本文导读: 拟短额负蝗又称小绿蚱蜢、小尖头蚱蜢,以成虫、若虫咬食叶片为害。如何防治拟短额负蝗?掌握初龄若虫集中为害期时行人工捕杀,喷药时应连同寄主周围的植物或杂草一起喷,以免虫体隐匿其中。
拟短额负蝗有什么危害?
拟短额负蝗又称小绿蚱蜢、小尖头蚱蜢。该虫主要危害鸡冠花、一串红、凤仙花、月季、大丽花、百日草、雏菊、金鱼草等花卉。拟短额负蝗以成虫、若虫咬食叶片为害。初龄若虫喜群集取食,使叶被害成网状;稍大后即分散取食,常将叶片咬成孔洞状或缺刻状,严重时将叶食尽。
拟短额负蝗有哪些识别特征和发生特征?
可以通过以下特征识别拟短额负蝗:成虫,体淡绿色或黄褐色,长18~31毫米,梭形;头呈锥形,触角剑状;前翅绿色,革质;后翅膜质透明,基部红色,端部绿色,卵,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固,单粒卵长弧形,乳白色。若虫,体似成虫,略小,初为淡绿色,布有白斑;前、中足具紫红色斑点;无翅,仅具一对翅芽。拟短额负蝗1年发生2~3代,以卵块在土中越冬。翌年初夏卵孵化,第1、2、第3代成虫出现时期分别均为5月下旬、8月下旬和10月下旬。初孵若虫具群集性,2龄后分散危害。该虫喜栖息在植株茂密、湿度较大的环境中,一天中主要在早晚取食。
如何防治拟短额负蝗?
(1)掌握初龄若虫集中为害期时行人工捕杀。
(2)成虫、若虫严重发生期,可喷洒50%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8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。喷药时,应连同寄主周围的植物或杂草一起喷,以免虫体隐匿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