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导读: 菊花锈病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茎秆;病初在叶背产生淡黄色斑点,并出现隆起的淡褐色或铁锈色疱状物;如何防治菊花锈病?发病前定期用80%代森锌500~700倍液喷雾,可以预防该病发生。
菊花发生锈病时,有哪些表现?
菊花锈病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茎秆。病初在叶背产生淡黄色斑点,并出现隆起的淡褐色或铁锈色疱状物;叶面出现淡黄色斑点,稍凹陷,不久疱状突起开裂,散出黄褐色粉末。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。4~5月份雨季及秋末多雨天气发病较重。
菊花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?
病原菌有菊柄锈菌(Puccinia chrysanthemi Roze)、堀柄锈菌(Puccinia horiana P.Henn)及篙层锈菌(Phakopsora artemisiaeHirat.),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菊柄锈菌夏孢子堆褐色,多生于叶背,少数生在茎上,大小1~2毫米;夏孢子黄褐色,球形至椭圆形,具刺,大小(30~37)μm×;(25~32)μm,具3个芽孔,上生突起。冬孢子堆生在叶背或叶柄和茎上,大小1~2毫米,深褐色或黑色;冬孢子栗褐色,倒卵形至椭圆形,大小(38~55) μm×;(23~32)μm。堀柄锈菌冬孢子堆黄褐色,叶背生,大小2~5毫米;
冬孢子黄褐色,长椭圆形至纺锤形或棍棒状,大小(30~52)μm×;(11~17)μm,分隔处稍缢缩,基部狭窄、平滑,柄浅黄或无色,柄长50μm,不脱落。篙层锈菌夏孢子堆多生在叶面表皮下,后期才开裂;侧丝棍棒形,直或弯,无色至近无色,长38~41.5μm;夏孢子浅黄色,卵形至椭圆形,具短刺,芽孔不明显。
如何防治菊花锈病?
(1)发病前定期用80%代森锌500~700倍液喷雾,可以预防该病发生。
(2)发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,可以交替使用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20%萎锈灵乳油400倍液、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5%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,每隔7~10天1次,连续防治3~4次。或者用2.5%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喷雾,每隔20天1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,还应摘除病叶或拔去病株烧毁。